人民日报 | 【关注人工智能】琶洲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 驱动产业发展

2022年12月26日
琶洲实验室
2454

近年来,国内数字经济发展正迎来新的浪潮。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迭起,它们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格局。

坐落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的琶洲实验室,是广东省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设立的10个省实验室之一,自成立以来,以“突出基础、原创技术、驱动产业”为宗旨,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未来通讯技术、数字经济等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国内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如何?广州在哪些领域具有优势?琶洲实验室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人工智能企业未来又该如何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探讨。

日前,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接受采访,讲述了自己的观点。

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 资料图

新阶段,广州具有明显优势

据陈俊龙介绍,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研究已经迈入理论突破、深化应用和安全可信的新阶段。在理论方面,基于模型学习驱动的数据智能方法研究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模型局限性强,自主学习、自适应能力弱,仅实现了人类的感知识别能力,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不足。

近几年来,与脑科学融合、以认知仿生驱动的类脑启发的人工智能理论成为国内人工智能研究重点;在深化应用上,应用需求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研究正在落地应用上不断深化,一是应用场景的横向拓展,实现全场景、全产业链落地应用,一是模型的纵向拓展,发展AI智能通用大模型,实现便捷、高效落地应用。但在安全可信上,人工智能还是一个黑盒模型,目前受到政府、企业以及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通过实施“固链、强链、补链、稳链”行动,布局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加速垂直行业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落地,目前已形成了国内较为领先的研发水平,集聚了一批处于全国第一梯队的产业创新主体,研究基础雄厚。“同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高,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广、产业生态梯次接续、全面,拥有4条造车健城优势赛道,在人工智能应用基础上,广州有其明显的优势。”陈俊龙说。

新机构,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向人工智能,琶洲实验室的出现则为该领域的基础研究注入强劲动力。

据悉,目前实验室有四个着重发力点,一是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大模型研究,研究新型人工智能基础算法,实现算法层级变革型升级;二是围绕智慧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司法、智慧城市、智慧芯片等重大领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和应用深化;三是人工智能平台与软硬件基础开发,四是助力企业实现人工智能算法赋能,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需求,推动产业升级。

“琶洲实验室主要从科技创新、应用深化和人才培养三方面推动广东的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创新上,琶洲实验室吸纳全国力量,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大模型与数据智能、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类脑智能关键技术等方向上协同攻关,产出一批原创型创新成果,提升广东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创能力。”陈俊龙介绍,在深化应用方面,琶洲实验室与广电运通、广东联通、广汽新能源等企业展开合作,聚焦智慧城市、智慧司法、智慧健康、智慧医疗等数字经济等人工智能关键应用领域,实质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核心技术缺乏、后劲不足的严峻挑战,有效提升数字经济水平;在人才培养方面,琶洲实验室依托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优势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协同建设,共建高端人才汇聚与培养基地,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蓄水池和源动力。

新产业,打造互联互通生态圈

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企业在广州涌现,今年广州启动“百企智汇”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榜单评选,并计划在12月20日发布,将涵盖最具影响力、最具发展潜力、最佳初创企业和最具创新价值落地案例四大榜单,旨在挖掘出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企业,通过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榜单的评选为人工智能企业搭建了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力量,撬动社会资源开展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服务,这将为广州更好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互联互通生态圈。”对于这些企业的未来发展及场景应用,陈俊龙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发挥驻地计算资源优势,在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的算力保障下,摆脱设备限制、简化软硬件平台的采购维护流程,将企业重心投入到算法和服务的研发中。

二是发挥实验室科研创新优势,推进“产学研”共建。充分利用市内各高校、省属研究机构等实验室的人才优势,鼓励联合培养、资源共享等模式,以高福利、高待遇、高保障吸纳本土实验室人才加入企业,逐步扩大影响力。

三是坚守用户为本,真正开发人民需要的产品应用。随着创新形态演变,大众成为创新的主体,人工智能行业尤为突出。企业应重点关注用户需求,做好从论文、专利到产品的转变,让企业效能和技术优势落到实处,创造社会价值。

四是在广州市科技局等政府单位的牵头和谋划下,企业间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联互通、互利共赢。利用政府服务力量撬动社会资源和调配研究重心,各企业在把握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以开放式的姿态加入人工智能生态圈,深化跨领域互补、同领域合作,避免恶性竞争。

人民日报 姜晓丹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953321/6813133